在夏季的时候最容易出现的天气就是雨水天气了,而雨水多的时候也就容易发生一些洪涝灾害,那么南方多地上调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是什么呢?古代怎么治理水灾呢?接下来就跟随本期的民族文化一起来看看吧!
南方多地上调防汛防洪应急响应级别
日前,长江干流监利以下河段及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水位仍处于超警状态。近期江西、安徽、湖北等省市上调防汛应急响应级别,其中,江西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
古代怎么治理水灾
清代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十六年间(1659~1677年),苏北黄河、淮河、运河连年溃决,水灾严重。平民出身的水利专家陈潢辅助河道总督靳辅治水,提出从上游根治黄河的主张,并发明了测定流速流量的“测水法”,对我国河道管理理论作出了显著贡献。
但是,古代黄河仍常决口,淹没农田村庄。为防洪,便产生了“水报”。这是一种和“兵报”同样紧要的加急快报。这种汛情传递其紧急程度往往比兵报更危急。在古代,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塘马”。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封疆大吏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快马迅驰,通知加固堤防、疏散人口。
这种水报属接力式,站站相传,沿河县份皆备良马,常备视力佳者登高观测,一俟水报马到,即通知马夫接应,逐县传到开封为止。当时有的一昼夜迅奔500里,竟比洪水还要快。当时朝廷还规定,传水报的马在危急时踩死人可以不用偿命。对此,人们家喻户晓,一见背黄包、插红旗跨马疾驰者,大都会自觉避让。
古代,报告水警还有一种独特的“羊报”。所谓“羊报”,就是报汛水卒。据载,黄河上游甘肃皋兰县城西,清代设有水位观测标志,一根竖立中流的铁柱上根据历史上洪水水位情况刻有一道痕,如水位超刻痕一寸,预示下游某段水位起码水涨一丈。当测得险情时,“羊报”便迅速带着干粮和“水签”(警汛),坐上羊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随流漂下,沿水路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
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于缓流处接应,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等各项准备。“羊舟”也很独特,它用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缝合,浸以青麻油,使之密不透水,充气后可浮水面不下沉,颇似皮筏。“羊报”执行的是一种十分危险而重要的任务。古代的“羊报”被抢救上岸后,有的因在河中扑腾多天,早已饿死、撞死或溺死,幸存者可谓九死一生。
元代时,朝廷还据自然条件,设有陆站、水站、轿站、步站等报警驿站。东北地区由于路况差,故设有狗站。原来,我国元代官方很重视发挥狗的作用,训练狗作为通信报警工具,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当时,在辽东、黑龙江下游等地区就设立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水警。
大篆是金文吗
大篆包括金文,广义上的大篆是小篆之前的文字,主要包括金文和籀文。大篆是西周后期使用最普遍的书体,在大篆发展的过程中,字体的线条变得粗细均匀、简练生动化,字体结构越来越规范,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大篆包括金文大篆包括金文,广义上的大篆是小篆之前...
大篆与甲骨文的区别
甲骨文的字形比较注重突出实物的特征,是商朝的文化产物,也是汉字的早期形式。而大篆字形结构相对比较整齐、规范,起源时间相对早于甲骨文,是在甲骨文和其它早期文字基础上简化、规范,是方块字的基础。1、字形结构字形构造是大篆和甲骨文的区别之一,甲骨...
大篆与小篆有何异同
大篆是籀文、金文、石鼓文等文字的统称,它的用笔与甲骨文的风格比较相似,风格浑厚朴茂,结体绚烂多姿。小篆是以秦篆为基础不断简化规范的一种文字,笔法比较圆融平正,结体典雅和平。两者的相同之处是都对于中国文字演变有促进作用。大篆和小篆的异同大篆是...
小篆是哪个朝代的
小篆产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政策的产物,也是中国文字定型的开始。一直流传至中国末年期间,大约公元8年,小篆才逐渐被隶书取代。小篆产生于秦朝小篆产生于秦朝,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推行“书同文,车同轨...
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大篆大概起源于西周后期,特点是线条化,看起来更加简练生动,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是历史上流传至今最早的刻石文字。小篆大概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形体偏向长方形,线条粗细基本一致,是让大篆标准化的过程。1、起源时间起源时间是大篆和小篆的主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