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派是京韵大鼓公认的基本流派,是白云鹏根据自己嗓音条件创造的。白派唱腔对字音的处理十分讲究,注重声音高低的配合,字音强弱的变化,气口轻重的设置,特别善于演唱大段的排比句,句子虽多,但唱腔却不重复。本期的大鼓书就为大家介绍下京韵大鼓白派创始人白云鹏。
白云鹏,京韵大鼓演员。字翼青。河北省霸县人。先世为汉军镶蓝旗人。青年时期曾在家乡一带演唱竹板书,得本县名票陈某授艺。清光绪十六年(1890),十六岁时一度来京献艺。曾向王一魁学说评书《五虎平西》三个月,成绩不佳,改向韩某学唱岔曲,又向单弦牌子曲名家全月如学过单弦牌子曲和岔曲。数年后二次来京,在各市场庙会作艺,拜木板大鼓名家史振林为师,艺业大进。
最初仍以说唱木板大鼓的长篇大书见长。光绪三十年(1904)白云鹏三十岁,开始在京、津一带演唱由木板大鼓演变成的京韵大鼓,渐渐专唱短段而弃大书。清宣统三年(1911)秋,京韵大鼓名家刘宝全推荐他代替自己到北京石头胡同北口杂耍园四海升平演出,以大轴出场,一举成功。其后往来于京、津等地演出,声誉日增。还曾去东北及江苏、上海、武汉等地搭班演出过。
1919年五四运动后,白云鹏受新文化运动影响,以启迪民智为己任,积极演唱《灯下劝夫》、《劝国民》、《提倡国货》等具有反帝反封建意义的“文明新词”,对民间艺人投身爱国民主运动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白云鹏的《红楼梦》段子最为有名,许多段子是与文人合作翻新子弟书书词而成。他在一位费姓文人协助下,由子弟书《露泪缘》中“神伤”、“焚稿”二回改编而成的《黛玉焚稿》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代表作,历经半个世纪而传唱不衰。
白云鹏经过深入研究和再创作,将子弟书中有关晴雯的故事逐一演唱,至晚年还请王孑民编写了《祭晴雯》演唱。其他如《探晴雯》等篇,早已成为传世佳作。
白云鹏所创造的白派京韵大鼓独具一格。他身材不高而神完气足,演唱时,嗓音宽厚而苍劲有力,调门低沉而吐字清晰,行腔婉转而秀雅别致,说中带唱,唱中带说,朴素自然又温文尔雅。他常用稳而有变、平中见奇的唱法,来描绘凄凉的景物和抒发人物的愤懑与悱恻之情。如在《哭黛玉》中,恰当地运用了排比句,通过十六个“我哭你,我叹你”,八个“再和你”渲染人物的哀思,感人至深。
二十年代到五十年代初是白派大鼓艺术的鼎盛时期,不仅北方听众爱听,自民国六年(1917)春白云鹏到上海首次演出,南方听众也是赞誉有加。当时上海报刊评论说,“白性谦蔼,韵亦雅驯,无奔流湍急之声,而有鸣泉铮铮之韵”。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他年近古稀,在京津一带组班攒底,每日早晚两扬,半年间几乎场场客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白云鹏参加了天津市红枫曲艺社,1951年调中国戏曲研究院工作,在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的专场晚会上登台演唱了他的代表作《花木兰》。
甲骨文为什么会失传
书写不便、字体繁琐、难以普及是甲骨文失传的几个原因。因为甲骨文需要用刻刀将文字镌刻在兽骨或龟甲上的,刻画起来比较费力。并且字体相对比较繁琐,没有严格的表现方式,刻画的材料需要经过特殊处理。1、书写不便书写不便是甲骨文失传的原因之一,因为甲骨...
甲骨文为什么没有夏
据史料推断,甲骨文没有夏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夏并不被人们称为夏,而是叫鬼方。另一种说法是甲骨文是商朝形成的文字,而夏朝当时还没有形成文字,再加上甲骨文的作用不是用来记载历史,所以夏朝的历史没有被历史记录传承下来。甲骨文没有夏的原因甲骨文没有夏主...
甲骨文为什么在台湾
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而商朝在我国河南省建立。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也是当时的通用文字。因其镌刻或书写在兽骨和龟甲上得名,最初是因为商朝统治者用来占卜之物。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
甲骨文为什么叫甲骨文
甲骨文之所以叫甲骨文,主要是因为甲骨文被镌刻或书写在兽骨和龟甲上面,所以才形成了如今的甲骨文。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占卜、测验吉凶,具有图画性强、笔画繁多、线条吸收、笔画多放折等特点。甲骨文叫甲骨文的原因甲骨文之所以叫甲骨文,主要是因为甲骨文被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