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年西调是流行于我国河北地区的一种汉族戏曲剧种,名列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中,是我国民间戏曲宝库中的珍宝。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永年西调的历史,了解它的由来与发展。
永年西调原系流入河北的山西上党梆子。旧称泽州府(今山西晋城)调,在永年还称“三搭板”(因该剧种多演出袍带戏,舞台多设一搭板而得名)。1956年2月,剧团登记时,由着名剧作家赵树理先生提议正式命名为“西调”,取“调自西来”之意。
根据近代专家学者的研究和考证,西调剧种的初始源头和发展演变的轨迹是比较清楚的。根据学界研究,西调的创始人应为田书德,他是山西晋城望城头村人。晋城古称“泽州”,是上党梆子的发源地。田书德原在家乡的三义班唱枣腔、泽州调(即今上党梆子),是个有名的男旦角演员,艺名“大闺女”。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闹大灾荒,当地艺人流离失所,无法生计。河北肥乡县申营村的申老永是个行戏的大管主,他在山西经商,邀请田书德、张魁所在的“三义班”二十多名艺人来河北唱戏,称为泽州调或枣腔,很受欢迎。后来,田书德办起科班,设科授徒,先后授徒传艺四十多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西调演艺人才。
在田书德、张魁等艺人长期的传艺、演出过程中,该剧种不断受到冀南特别是永年一带的口音、方言特色及河北地方剧种的影响,又常与河北比较流行的京剧同台演出,学习交流,又与河北梆子、平调、乱弹、丝弦和其它民间音乐和表演不断借鉴、融合,其韵白由晋音向京韵、京白靠拢,形成了带有永年特色的中州韵白。
在表演方面,永年西调改变了原来粗野呆板的动作,吸收了京戏和河北梆子等大戏的表演程式,博采众长,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西调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到清宣统年间时,冀南一带已有十余个西调剧社,成为西调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解放前,西周剧种由于兵荒马乱,已濒于灭绝的境地,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指导下,西调艺术才获得新生,成立了“群友”、“进步”两个剧团,1955年两团合并为“永年县西调剧团”。才使西调艺术重新走向艺术的春天。
西调的传统剧目共一百多出,均由上党梆子承袭而来,其中梆子腔剧目有六十多出,如《小过山》、《罗章跪楼》等;簧腔剧目有《探阴山》、《空城计》等三十多出;昆腔剧目有《封相》、《赐福》等;罗腔剧目有《打面缸》、《上坟》、《顶砖》等;卷戏剧目已失传。
2008年6月永年西调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着名西调表演艺术家张海臣老先生为该遗产传承人。近二百年来,永年西调在这片土地上繁荣和辉煌着,但如今,文化多样性的冲击,市场的萎缩,设备的落后,戏价的低迷,演出环境的恶劣等等,都成为西调艺术眼下最大的威胁,急需人们对其进行保护和继承。
李时珍的故事
李时珍的故事有雨湖传说、死人诊活、巧用炼金术等,其中雨湖传说与他出生有关,相传李时珍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在湖边打鱼,得石头雨湖神提醒后回到家中,而李时珍刚好落地,于是起名为石珍。1、雨湖传说相传李时珍出生那年,他的父亲在湖边打鱼,几次落网都一...
楷书能写快吗
楷书不能写快,主要是因为楷书本身并不属于快速书写的书体。练习楷书时非常注重笔法和用笔方式,每个笔画都需要用不同的笔法去体现,且笔画之间要有一定关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好笔法和用笔才能练好楷书。楷书不能写快楷书不能写快,主要是因为楷书本身并...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
古文、民族戏剧、酒令、国画、对联、书法、灯谜、歇后语都是我国主要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1、古文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之一,指的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出...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谁
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相传他与游酢去拜白程颐为师时,恰好程颐正在睡觉,但是杨时并没有吵醒他,门前有积雪时,他也并没有离去,因此有了程门立雪的典故,目前该词语多用来形容容尊重师长、尊师重道。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是杨时,杨时...
四大名著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其中《红楼梦》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以贾宝玉的视觉讲述了当时的社会风气。1、罗贯中罗贯中是《三国演义》的作者,字贯中,号湖海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