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着56个民族,许多的少数民族都是后来才发现并且列入其中的。纳西族也是近代将名称彻底更换为纳西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名称。
那么,本期盘点纳西族前称有哪些。
纳西族正式定名于1954年,当时中央民委派出的云南民族识别调查小组依据大多数纳西族人的意愿确定了这个称谓。历史上纳西族有过多种称谓。两汉、魏晋时称“么沙夷”,唐代到清代称为“么些”,近代被称为“么些”“摩梭”及“么西”等。历史上,纳西族还有一些自称,如“纳西”“纳日”“纳罕”“纳桓”等。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居住在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古城区、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永胜县、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盐源县达住等地的纳西人自称“纳西”,居住在云南省宁蒗县永宁、翠依、四川省盐源县、木里县的雅砻江流域和泸沽湖畔的纳西人自称为“纳”或“纳日”(或音译为“纳汝”)。
居住在宁蒗县北渠坝和永胜县獐子旦的自称“纳恒”;居住在云南省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纳西人自称“纳罕”(或译为“纳汗”);此外,还有少数自称为“玛丽玛沙”(居住在维西县)、“路路”(又音译为“鲁鲁”,居住在丽江塔城、鲁甸等地)。上述自称中,以纳西、纳日、纳罕、纳恒几种称谓居多。
自称纳西的人占纳西族总人口的六分之五,因此,根据本民族意愿,经批准,于1954年正式定族称为纳西族。“纳”一词有“大”、“宏伟”、“浩大”、“黑”、“黑森森”、“黑压压”等意思,“西”、“日”、“罕”等皆意为“人”。
纳西族有多种自称和他称。根据《后汉书》、《三国志》、《华阳国志》等史书记载,汉代时居住于越巂郡的纳西人称为牦牛种;蜀汉时居住于汉嘉郡的纳西人称为旄牛夷;晋代居住于定笮(今四川盐源)的纳西人称为“摩沙夷”。到唐代,《蛮书》等史书多称纳西为“麽些”。
直至族称正式定为“纳西”之前的20世纪50年代初,各地纳西人填族别时填“麽些”或“摩西”。藏族人则称纳西族为“姜”(Hjang),白族自古称纳西族为“摩梭”(麽些),但通用的他称仍为“摩梭”(麽些)。主要居住在中甸县(现为香格里拉县)东南部东坝等地的部分纳西人(自称纳西或纳罕)被称为“阮可”(又音译为“若喀”)。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