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着自己的思想,许多不同人的思想放在一起也就造成了不同的文化差异。齐鲁文化的思想内涵以及其精华又在哪里呢?
那么,本期地区文化一起来了解吧!
以人为本
齐鲁文化具有明显的人本主义特征。以人为本是齐鲁文化的灵魂和核心。齐鲁文化是围绕“人”这个核心展开的,因此,我们把齐鲁之学概括为“人学”。无论是儒、法两家重人道、轻天道,还是道、墨两家重天道、轻人道,人都处于思考的中心位置。天、地、人并为三才,人是宇宙万物的中心。
以仁为核心
齐鲁文化特别是儒学思想体系,把天、地、人看作统一的整体,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是以“仁”为核心的。什么是“仁”?“仁者人也”,“仁者爱人”,这是最基本的概括。孔子对仁的解释很多:在家庭中就是孝悌之爱。把孝悌之爱推广到血缘关系以外的社会成员中,即是“泛爱众而亲仁。”
以德为美
齐文化和鲁文化尽管存在差异,如鲁文化崇尚礼,遵循“亲亲尚恩”,而齐文化崇尚“尊贤尚功”,但对道德及价值观的看法却近乎相同,都认为讲道德不能不讲修身,讲修身不能不关注道德。
以孝为先
“孝”指子女对父母在尊敬、抚养、送终等方面应尽的义务,是传统社会的基本道德。春秋时期,孔子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孝道。《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夫孝,德之本也”。孔子认为,子女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法则,是人们应该身体力行的。
以和为贵
“和”即“和谐”之意,它被认为是美好的人际关系状况和极高的道德境界。《论语·学而》中记载:“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春秋时期,思想家们已经提出了“和”的概念。孔子把“和”作为最高政治伦理原则。《论语·子路》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孔子区别了和与同,他认为有道德的君子与人相处时,应力求做到和睦、和谐,但并不盲从附和。
以礼为范
“礼”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论语》中多次谈到“礼”。周公最早提出“德治”的理念,孔子又提出“仁”的思想,而“礼”是把德和仁具体化的制度或者行为方式。先秦历史上有儒、法之争,争论的焦点,是实行礼治还是法治。
以“中庸”为基本方法
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颇具特色的一种思想方法和道德品性。“中庸”是建立在儒家人性论基础上的一种伦理道德观,也是一种辨证的思想方法,由孔子首创,经过后来的儒家、特别是《中庸》一书的发挥而完善。
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为臣、为子、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以天人合一、阴阳和谐为最高境界
阴阳和谐是《易经》的灵魂。在阴与阳的内在关系中,协调、统一、和谐是其基础和底蕴。阴与阳相互联结、依存,舍阴无阳,舍阳无阴。先秦典籍《左传》、《国语》中阴阳连用多见。《国语》说:“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这是周太史伯阳父用阴阳思想对地震的最早解释。
前程似锦什么意思
前程似锦意思是未来在事业上就像锦绣一样十分美好,这个词多用于祝福。但是在分别的时候也可以使用前程似锦,既可以表达深深的祝福,也蕴含了离别的伤感。与前程似锦意思相近的有鹏程万里、锦绣前程。前程似锦的意思“前程似锦”中的前程一般指的是前面的路程...
忐忑不安的意思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的,这个词一般作谓语、定语或状语。与忐忑不安意思相近的有这个词一般作谓语、定语或状语等成语,与忐忑不安相反意思的有心安理得、泰然自若、悠然自得等成语。忐忑不安主要的意思忐忑不安的意思是心神不定、心神极为...
举世闻名的意思
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一般是用来形容非常著名、有名的事物。与举世闻名意思相近的还有闻名遐迩、誉满天下、众人皆知等词语,而意思相反的有不为人知、默默无闻、湮没无闻等词语。举世闻名主要的意思“举世闻名”的意思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事情,...
音节是什么
音节指的是音素组合发音的语音单位,常见的使用方式就是拼读拼音的过程,将声母、韵母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拼合并加上音调,就形成了音节。而读音节的要领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音节的意思音节指的是音素组合发音的语音单位,而音素包括元音...
关联词有哪些
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即使...也...、如果...就...,关联词指的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相连组合在一起的词语,是作为连接分句、标明关系的词语,总是会标明抽象的关系。常见的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