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兵器,从古至今就是士兵们在战场厮杀时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们的杀伤力可不容小觑。关于兵器,有种类、大小、长短之分,它们之间的样式和使用方法也各不相同。那么本期的民族文化,就带你一同深入了解一下世界著名的十大长兵器——戟。
戟,在古书中也称作“棘”,是将戈和矛结合在一起,具有勾啄和刺击双重功能的格斗兵器,杀伤力比戈和矛都要强。戟的出现在我国推动了战国时期的到来。戟一方面作为仪仗兵器,一方面作为从先秦至秦汉魏晋军中装备的制式装备。四年相邦吕不韦戟2007年出土于兵马俑坑中,由青铜戈和矛以及木柄组成,全长2.87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保存完整的青铜戟。
戟是一种既可刺杀也可勾啄具有双重性能的兵器,能够明显提高战斗效能。《说文解字》载:“戟,有枝兵也。”是一种戈的柲顶有矛形尖刺装置的兵器,少数是戈和刀的合体。以前者居多,后者发现的仅限于西周时代。不论是戈、矛或戈、刀的合体,其形式都符合“有枝兵”的特点。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戟出现于商代,西周时期出现了整体铸造的戟。一种是以矛为主,旁生横刃,木柲装插在矛体的銎部。春秋战国时期多为青铜戟,大量用于车战,为“车战五兵”之一。西汉出现钢铁戟,为汉代步兵和骑兵必备格斗兵器。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入侵,军队中戟逐渐为刀所取代。后世仍作为仪仗器具。
到了春秋时期,戟已成为常用兵器之一。春秋前期鲁隐公十一年(前712年),郑国在伐许前授兵时,即有子都拔棘逐颖考叔的事发生。鲁庄公四年(前690年),楚伐随,“授师子焉”,说明楚国已用戟装备军队了。后世也有很多拿戟的出名武将,如典韦、吕布、甘宁、项羽等。
战国末年,冶铁技术的发展催生了钢铁铸造的戟。那时,钢铁质地较坚韧,铸成的戟刺尖锐修长。戟的形体也有所改进,戟下侧垂直伸出的援,由宽钝变为窄尖;与援对应的内取消,只造较长的胡来缚柲。由此,戟由“十”字形进化为“卜”字形,故称“卜字铁戟”。
西汉时钢铁戟逐渐成熟,仍多为“卜”字形一般全长200-250厘米,西汉时仍车骑并重,还装有360厘米的车戟,东汉魏晋时期戟的体型增大,刺胡通常高过50cm。东汉末年掘弃了将戟回拉钩斫的形式。而是向前叉和刺。
东晋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盛行重铠骑并,传统戟缺乏穿透力,且锻造工艺复杂,马矟逐渐取代戟作为骑并武器,步兵也用刀盾取代了戟盾的配合。
1975年,北京近郊发掘周初(约西元前1120年)木椁墓,出土青铜兵器中,有“戟”九支,证明了“戟”这种中国特有的兵器,至少已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
1974年,在陕西临潼秦始皇陵的秦俑从葬坑中,出土了大批的兵器,有秦弓、镞、矛、戈、钺、吴钩等。就是两千两百年前,秦代军队武器装备的再现。戈、矛、戟这三种兵器,都安有三公尺左右的长木柄,下端装有铜,有的矛柄长达6.3公尺。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他幼时家贫,没有钱买蜡烛,晚上无法学习。一天,他看到墙缝上有光透过来,发现是邻居家的光透过墙缝,于是就将墙缝挖大,通过透过来的光学习,后凿壁偷光形容家境贫寒而努力读书。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匡...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左思是西晋文学家,他耗时十年著成的《三都赋》受到当时两位大家的推崇,在洛阳城被快速传阅,不少人为了更快拜读《三都赋》纷纷买纸抄阅,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洛阳纸贵...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赵高,秦朝时宦官赵高把持朝政,命人牵了一只鹿到朝堂,说是献给秦二代的马,并问其他大臣,朝堂上的是什么,有人答鹿,也有人答马,答鹿的人纷纷获罪,而答马的人加官进爵,百官因此更加惧怕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也由此而来。指鹿为马主人公...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人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年轻时他感觉自己知识贫乏,于是奋发向上,努力读书。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薄时,他半夜听到鸡叫,一脚把刘琨踹醒,约定两人以后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并在年复一年后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
会话和对话有什么区别
会话和对话的区别在于使用场合的不同,虽然两者都有着两个人或者多人谈话的含义,但是会话多用于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而对话则多用于描述性语言,我国汉字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虽然意思相近,但运用上大不相同。会话和对话的不同会话和对话在在于使用场合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