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於菟”是土族的一种民俗活动,这种原始的舞蹈在土族中有着“驱魔逐邪,祈求平安”的意思。它是宗教文化观念在民间艺术中的一种遗存,是一种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舞蹈。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流传于我国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傩舞,是人类早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活化石”。而至今尚存在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河畔年都乎村土族群众中的“跳於菟”,即“跳老虎”,就是这样一种古老而又极富生命力的珍贵古文化遗存。
於菟在古汉语中就是老虎的意思,青海年都乎村把跳於菟的人化妆成老虎的样子。那里跳於菟不是民间节日中的狮虎表演,而是一种祭祀仪式,有着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折射出古代氏族社会人们的心理经验和认知。年都乎村也因此成了人类文化学的考察地。
既然土族群众“跳於菟”活动是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日举行的较大规模的驱魔逐邪的祭祀,那么,为何这里的人们每年都要“跳於菟”呢?为何他们不跳其它动物而非要“跳老虎”?这是因为,土族继承和保留了古羌部族“崇虎”、以虎为图腾的遗俗。古羌部族认为老虎可以驱除一切邪恶、疾病,给人们带来新一年的吉祥和平安;而定于农历十一月二十日是因为土族相传这一日为“黑日”,是一切妖魔鬼怪兴风作浪的日子,所以一定要在这一天借助诸神之力,由“老虎”到各家去驱鬼逐邪。
跳於菟的集中地是二郎神庙,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跳於菟前需要化妆。有人从村里大煨桑炉中装了一口袋桑灰,放在二郎神庙的庭院中。跳於菟的人(以下简称於菟)全部脱去上衣,挽起裤子,将桑灰涂抹在身上、脸上甚至头发里,顿时灰尘弥散开来,布满了小院。用灰涂身隐蔽起人的本相,以一种怪异凶猛的形象去驱魔除瘟疫,这符合古人的心理定式。高原的寒冬,室外气温多在零下十几、二十度,桑灰也能御寒。村里两位化妆师给於菟化妆。纹饰有虎纹和豹纹两种。今年7名於菟中化妆成老虎的有4名,化妆成豹子的有3名。这里是着名的唐卡绘画之乡,可以说人人都是画师。
目前学术界关于跳於菟的起源分歧很大。有“苯教说”——认为它是藏族原始苯教的遗风,有“楚风说”——认为楚地崇尚老虎,於菟来自楚地。这两种说法似乎都有漏洞,还尚待研究。然而,从青海土族的“跳於菟”驱傩仪礼现象中,可明显看到其中所包含道教、喇嘛教和原始多神崇拜的遗绪。“跳於菟”民俗现象是多民族、多种宗教相互融合的复合文化形态,是为人类研究我国古代民族文化与民俗文化的宝贵遗产。
历史上,跳於菟系列民俗活动曾在隆务河流域部分村落中流传,现仅在年都乎村传承沿袭且已处于濒危状态。2006年,土族跳於菟经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您可能还喜欢:
具有民族特色的锡伯族服饰文化
多才多艺的塔吉克族学者:阿提克姆·则米尔
二月春社是什么,仫佬族的传统节日
土族别具一格的饮食习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