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剧,浙江三大剧种之一,已有300多年历史。在绍剧中,其艺人的角色行当共13种,有“十三先生”之称,分为白脸、花脸、旦三堂。那么,其具体的角色行当划分是怎么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到绍剧文化中去了解吧。
绍剧角色行当分为三档(艺人习称“三堂”):白脸堂,包括老生、老外、小生、副末(也称副老生);花脸堂,包括大花脸(也称净、大面)、二花脸(也称副净或二面)、小花脸(小丑)、四花脸;旦堂,包括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具武旦性质)、五旦(宫女旦兼男角)。
此十三行也称“十三先生”,分工细致,职责明确。至民国初年,白脸堂增加了帮小生、外末、六白脸;花脸堂增加了副大面、五花脸,合称“十八子弟”。各行角色均有各自的拿手戏。
1、生行
称为正生,扮演中、青年男子。外(老外),系“生外之生”,专扮演老年男子;末为“生之末”,扮演中、老年男子中的配角;小生原只扮演青年男子的配角,生行一般俊扮不涂花脸,故又称“白面堂”,但也有少数开花脸的戏。生行早期尚有小外、小末等角色,亦即后期绍剧中的“六白脸”。
清中叶以后,乱弹、皮簧勃兴,描写男女爱情婚姻的戏增多,小生由次要变为主要,正生成为老生的专称。自此,生行基本上形成小生、老生、老外、副末四行当的格局。
但仍无文武之分,要求演员文武不挡,做打皆精。清末叶以后,绍剧这一古老剧种为求得生存和发展,多演武戏,因而出现了“武生”一角,并雇用了一批翻筋斗配打的角色,称为“武手下”或“武行”。
2、花脸行
很早就形成大花脸(净)、二花脸(副)、三花脸(即小花脸,丑)、四花脸等四色花脸的格局。后期由于角色增多,增添“五花脸”。大花脸所扮演的角色较多,有忠有奸,有正有反,上至帝王权贵,下至乞儿龟奴,几乎无其不有。
若以其所抹花脸分之,计有红、黑、白、花四类:红脸多为英勇忠义之士,黑脸多为憨直刚毅之人,白脸多为奸刁卑俗之徒,花脸(杂色脸)多为凶残邪恶之辈,二花脸介于净、丑之间,亦净亦丑,亦文亦武。
二花脸(副)擅饰憨厚蠢笨的角色,小花脸(丑),旧俗在戏班中地位最高,能代表老郎(戏神)在班中执法,待客、议事,乃至引路、开饭揭锅盖,均须小花脸领头。
其扮演的角色,忠奸善恶,男女老少,几乎无所不包,且文武不挡。小花脸亦兼演彩旦,如《碧桃花》中的牢婆,《牡丹记》中的皮氏等。四花脸,为花脸行的次要角色,如《水擒庞德》中,大花脸饰关羽,二花脸饰周仓,四花脸则饰庞德;《碧桃花》中小花脸饰牢婆,四花脸则饰配角牢头。
四花脸在较多戏中则扮演奴仆、家将、皂吏、报子之类。大花脸唱念均用大嗓,不仅要求洪亮,且应有翻滚之声,因声如滚雷隆隆和巨浪翻腾,称为“滚喉”,亦称“水底翻”。
小花脸用“堂喉”(真嗓),但说白常用“子喉”(假嗓)与“堂喉”结合,有时突然翻高八度,以增强风趣诙谐的效果。二花脸用嗓近于大花脸,四花脸则与小花脸接近。
3、旦行
早时只有旦(正旦)、贴(亦称作旦)、夫(老旦)和小旦四色,正旦与正生相配为男女主角;清中叶后,正旦的地位为花旦所代替,与小生相配,成为男女主角,正旦则成为专饰中年妇女的配角;后因武戏增多,又添“武小旦”一色。
清末以后,旦戏增加,各剧种又都增添了“三手旦”(或称“三梁旦”)一色;使旦行多至七个角色。花旦专演年青女子,唱做俱重,文武兼能。因其在许多戏中挑大梁;故亦称之为“大梁旦”、“当家旦”。
贴旦亦称作旦,亦扮演年轻女子,常为花旦之配角,故有人称之为“二梁旦”。但贴旦专工唱,花旦更重做,故贴旦仍有其所长和特色。如《西厢记》中花旦饰红娘,贴旦则饰崔莺莺;正旦主要演中年妇女,还常兼演次要小生;武小旦专演旦脚武打戏,如《打店》中的孙二娘,《白蛇传》中的小青等。
老旦专演老年妇人,由于演武戏时,老旦戏少,故老旦常兼其他次要角色,且与杂脚同为龙套的头和尾。三梁旦(三手旦)为旦脚中次而又次者,常演一些丫鬟、宫女等角色。
小旦因每戏结尾大团圆时,常头披红巾充新娘拜堂,故又称“拜堂旦”,多由学徒担任。
商丘甲骨文起源地在哪里
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南省,商朝一开始将都城建在河南省商丘市,而甲骨文是商朝的通用文字。到目前为止,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先后经历了三次发掘,其中被挖掘出来的甲骨多达25000片左右,为我国研究历史文化和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资料。商丘甲骨文发源地在河...
甲骨文为什么在台湾
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而商朝在我国河南省建立。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也是当时的通用文字。因其镌刻或书写在兽骨和龟甲上得名,最初是因为商朝统治者用来占卜之物。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不在台湾,甲骨文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甲骨文起源于楔形文字
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少有36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以及汉字早期的表达形式。并且甲骨文是有着较为系统、发展成熟的古老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甲骨文不起源于楔形文字,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至...
甲骨文起源于河南哪个地方
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小屯村一带,起源于商朝。它是当时全世界最完整的记录语言的工具,是一套独立自成系统的文字,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我国沿用数千年而不衰。甲骨文被发现于河南安阳市甲骨文最早被发现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方向小屯村一带...
甲骨文起源于什么地方
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最初是为了将内容镌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进行占卜,后来上面的问题就成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为我国研究文字起源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甲骨文起源于商朝甲骨文起源于商朝,是我国古代书法文体之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