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少数民族中的阿昌族是“刀的民族”。阿昌族生活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的户撒坎。阿昌族有着世代相传的精湛铸刀技艺,更有善于制作银器的能工巧匠。本期的阿昌族文化就要带大家一起去了解的就是阿昌族的工艺品传统。
阿昌族铸造的刀具,工艺独特,式样美观,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阿昌族工匠们铸造的长刀,铁色锃亮,寒光闪闪,刚柔兼务,可柔韧弯曲藏于腰间,如银带环腰,使用时则笔直挺立,可削铁击石。阿昌族擅长铸刀,也十分爱刀,对于铸造的每一把刀都要进行精心的装饰,使刀刃、刀柄、刀鞘溶合为一体,成为一件十分精美的艺术品。刀柄、刀鞘上,常镌刻着:“龙飞凤舞”、“猛虎长啸”、“飞燕迎春”、“东山日出”等图案,有的粗旷,有的细腻,观之赏心悦目,握之不忍释手。
阿昌族号称“能工巧匠”,善于制作银器,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有的全家是银匠,有的三代同炉打制银佩饰。
陇川县户撒乡阿昌族农民制作的银佩饰加工程序复杂,最基本的有两种。
板件工序。把银子化成银条,然后碾压成片,再按需要分割成块,逐块焊接成各种式样。然后用软金属把它们垫衬起来雕刻花纹。最后取出垫衬,把各种部件焊拢,才算完成。
拉丝工序。把化出的银子碾压成圆条,在不同的丝母上拉出各种规格的银丝。除做扭丝手镯要在银丝上刻罗纹外,其余都是搓丝。如做银链子,则把拉好的银丝剪制成各种规格的小圆圈,再把小圆圈接到需要长度时焊口,然后用钳子把小圆圈扭成扁形,并用酸木瓜水清洗。至此,一串亮似明星的银链子才算做成了。最难做的是银耳环。因为配件细小,拉丝要拉四十多次。拉好以后还要碾压、钳扭。为了使耳环富丽堂皇,还要在耳环底部拼焊二龙抢宝和灯笼须。
银佩饰的焊接方法也很别致。临焊时点燃煤油灯,把各部件放在一块木板上,滴上焊药,拼成要焊的花样,然后嘴含细金属管,把煤油灯的火苗吹射到银部件上。吹火时要目标明确,力气均匀。土法化银技术性很强,温度要保持在960℃-1000℃之间,而且火力要均匀,所以炭要加得多,风箱要拉得平稳。
户撒乡阿昌族农民加工的各种银佩饰,制作精细,式样美观,历来深受各少数民族的欢迎。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戏曲中脸谱颜色哪种表示妖邪
戏曲中的银色脸谱表示妖邪,银色脸谱通常扮演的是妖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谱一般是在戏曲演员的脸上进行绘画,多用于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造型,因为角色特点的不同而不同。脸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为兰陵王高长恭所发明,后来才演变为戏剧装扮。戏曲中表示妖...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