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把人类身份划分等级,仕农工商,有官职的人等级是最高的,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商人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说起着重要的作用,是经济的命脉了,但是为什么古代商人的地位低呢?本期的民族文化带你去了解为什么古代商人地位低?
中国各朝代的政府几千年来一直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方针,各朝代的政府所宣传的理论是:商人以倒买倒卖为生,不事生产,不从事和参与生产活动,商人靠“投机倒把”挣钱。所以古代的封建政府把商人的地位排得比工人还低(士→农→工→商,士大夫、官员、举人、读书人、士人地位最高,其次是农民和地主,然后是手工业者、工匠,最后才是商人)。
为了阻止社会上的人都去经商,都去倒买倒卖,从而导致务农、做工、从事生产活动的人的人数变少,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官方一直对商人进行压制!中国的“资本家”、商人悲摧了几千年,只在民国时期和改革开放后社会地位比较高!
不过其实在民国时,中国资本家的地位也不算特别高,因为那时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而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不是纯粹的、正宗的资本主义社会。民国时中国资本家一直受到外资企业的外国资本家的欺负,民国时的中国仍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国家。
为什么古代商人地位低?
商人并不直接进行生产,而是在商品的流通和交易中发挥作用。交易是如何产生的呢?是分工。没有专业化分工,就没有交易。中国古代是自然经济,绝大多数都是男耕女织,自己生产,自己消费。对交易的需求本来就低,所以商人的作用也就不显眼。
当然,中国古代有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生产,也就是他们认为的实体经济,这些人的作用不是很大。不像现在专业化分工不强,商品交易不重要,商人地位低,此外还有一个表现就是货币不发达。整个经济体的货币化程度是很低的。政府收税主要是实物税,或者徭役兵役。为什么不能像现在一样用货币代替?因为专业化分工不强。
这个和西欧封建社会是一样的,为什么采取这种分封制?就是为了在专业化分工极地,货币化程度不强的时候,统治者实行有效率的生产和掠夺。这个时候西欧也是反商业的。
不过,商人在西欧比在中国地位高一点,因为西欧是分裂的,而且各地的自然条件相差很大,需要不同地方有“比较优势”的商品的交易。
当然,这都是从统治阶级的角度看的,真实的世界里,商人还能属于最有钱的那部分人,只是社会地位比较低。
统治阶级重农抑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高中历史课本说的,“把人民限制在土地上”,建立详细的户籍资料,便于征兵打仗。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资源配置是一种“掠夺性”的,也就是最有效的获得资源的方式,不是自己去生产,而是去掠夺。这个掠夺的资格,就是通过科举获得文官职位。再有钱的人,官员一句话,就通过权力让你一贫如洗。中国的价值观是官本位,这个是合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个人的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的保护。那么为什么不保护呢?还是同样的道理,因为社会没有必要提供这样的激励。
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深,社会对一些人专门从事商品的交易的需求得到提高,这些人在生产中的作用用来越大,自然地位就高了;此外,这个社会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提供有效激励,变得有利可图,同样是获取财富,当官的优势不是那么显着,商人的地位也就自然得到提高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
戏曲中脸谱颜色哪种表示妖邪
戏曲中的银色脸谱表示妖邪,银色脸谱通常扮演的是妖邪或神仙一类的角色。脸谱一般是在戏曲演员的脸上进行绘画,多用于在舞台上演出时的造型,因为角色特点的不同而不同。脸谱最早起源于南北朝时期,为兰陵王高长恭所发明,后来才演变为戏剧装扮。戏曲中表示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