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人为父母和前辈办丧事是非常隆重的。过去父母死后,要为死者修斋作道,俗称“做功德”。京族葬礼有着很多特别的程序,因此就形成了京族特有的葬俗文化,也是京族文化的一大部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京族人对葬礼是非常重视而谨慎从事的。因为他们认为,阴间和阳世是相通的;阴间的亡灵和阳世亲眷仍有某种联系,搞好葬礼,彼此可平安无事;若搞不好,就会让亡灵受苦,又给亲眷遗患无穷。在京族习俗中,50岁以上的老人病故,被称为“正寿”,当按正常的礼仪办丧。其过程大体是:
1.报丧。老人断气后,孝子要在旁边守护,待法师查阅历书确定无“重丧”之后,方可哭丧举哀。倘有“重丧”,法师要另作法事杀鸡代命以“解犯”。然后报知族内众兄弟,并派人往舅家报丧。待舅家来人验看后(尤其是对娶来的女性)才能入殓。这是远古母系制舅权意识的残余表现。
2.入殓。入殓前要用浸着柚子叶的热水给死者净身并更衣。洗后的水不能随便乱倒,要罐装起来,待出殡后,夜里拿到野外丛林去掩埋。入棺要选择时辰,先由法师念咒,用火把驱赶棺中的鬼邪。然后由孝子孝女们抬尸入棺,在死者嘴里放两三枚钱币和几粒白米,以安其魂魄。再在死者身上覆盖一块红布,以示阴阳两绝。若死者的配偶尚健在,还要将原来共用的被单撕下一半盖在死者身上,表示从此鸳鸯情断,人鬼分途。最后把棺盖钉牢。
3.做斋。法师立坛念经,超度亡灵,使亡灵得到净化和安乐。法师用本民族语念诵的经书,大都是译过来的“佛”、“道”经卷。若是做“大斋”(三天三夜或七天七夜)的,还要举行上刀山、过火炼之类的仪式。“做斋”期间,子女们都要披麻带孝,席地坐卧,日夜守灵,不得随便离开,吃饭不能用筷,不能吃荤腥食物。
4.殡葬。殡葬的时间和地点均由法师择定。时间一般选在潮落的时候。出殡时,在法师的导引下,一路上,由一人撤纸钱开路先行,意为向野鬼买路通行。墓穴事先已挖好,灵柩抬到墓地后,法师挥动法刀,进行法事毕后就掩埋。
葬后三天,孝主备三牲和香烛纸钱前往祭坟,给新坟培土,俗称“复坟”。这种“复坟”之俗,在古骆越后裔的诸民族中几乎都还在流行。这原来是远古时代祖先崇拜的产物,它要使坟墓显得庄严肃穆,以表示对祖先的尊崇。但和其他民族有所不同的是,京族复坟时所建的茔墓卑下低矮。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