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布依族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唱山歌,熬草药,包粽子其乐无穷,在我国的许多地区都有着庆祝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布依族也和其他地区没什么两样,不过布依族的端午节多了一些特色习俗。想知道是什么吗?那就一起去去布衣族文化看看吧。
布依语中没有“端午节”这个词,布依人称为“哈尼哈”(五月五)。端午节的习俗是随他们的祖先从江西迁徒到樟江河畔的。交通的闭塞和年代湮久,祖先从汉族地区带来的端午节,逐渐烙上布依人的印记,使这个节日具有浓郁的地方独特的民族风格。
布依人有端午登高的习俗。参加这一活动的,多是青少年。一大早,青少年们便带上“背崽粽”,成群结队爬上县城北门外年玉屏山,在坡顶玩耍嬉戏,赏景吃粽子。兴尽而返时,用稻草或茅草扎成草马,骑在“马”上呐喊着,从坡顶梭到坡脚,俗称“梭草坡”。
这个习俗的由来,相传是古时布依人不堪官府压榨,端午节这天秘聚玉屏同顶,共谋起义。粽子是带上山充饥的食品。后来秘密不慎泄露,官兵围剿,情急之中,布依人机智地梭草坡逃了。为了纪念起义,以后每逢端午这天,布依人都要爬玉屏山,梭草坡。
习俗代代相沿,玉屏山便有了一个俗名-登高坡。然而,这个习俗流传到今天有了一些改变。如带粽子上坡不仅仅充饥。老年人交代年青人,如吃不完的粽应留在坡上敬山神,据说这样能保佑孩子平安。
布依人在端午这天要在木楼上悬挂蒿莆和艾叶。这些都是长在河边的植物。据说,这样做也是为了纪念屈原:既未能在河里捞到屈原的遗体,便扯了河边的菖蒲艾叶回家。这寓寄了布依人睹物思人的质朴深情。然而,这个习俗慢慢也发生了变化。
菖蒲艾叶在木楼悬挂的位置,渐渐被固定在大门的两侧,仿佛守门神秦琼和尉迟恭一们。怀念屈原的初衷,演绎为驱邪、消毒和治病。布依人不仅悬挂菖蒲和艾叶,还在盲文子四周撒雄黄粉,饮雄黄酒。
布依人认为,一年之中以端午节这天的药性最强,这一天治病效果也最好。因此,端午节草药摊特别多,到医院看病的人也多。各家各户还熬草药,浴“百草汤”,用药煮过的丝线为孩子缠手,并以丝线系药袋,挂在孩子胸前,名为系“长命缕”。
布依人每年端午节都要在樟江上游杨家桥河段举行龙舟赛、舢板船赛和抢鸭子、抢彩球活动。抢鸭子和彩球,即将鸭子和彩球放河中,由游泳健儿们追逐抢夺,鸭子谁得归谁,抢得彩球者受奖。这一习俗是否同纪念屈原有关,已经失考。但相传在宋元就已形成。彩球用绸缎缝制,因浸水易沉,不易抢夺,后改用猪尿泡,染以红、黄、兰绿诸色,鼓气成球。
布依族端节的粽子名目繁多。有箬叶(俗称粽粑叶)包裹的,也有用其他植物叶包扎的;按形状来分,有三角粽、枕头粽、背崽粽、鸟兽粽等;按品质来分,有肉粽、菜粽、凉粽、钣豆粽、灰粽等。灰粽又有蕨草灰粽和糯米草灰粽。
凉粽又叫白粽。是在糯米里掺硼砂和少量食碱做成的。这种粽子质软,因为是冷吃,故名凉粽。
羊耳艾粽,是在糯米中掺入羊耳艾,故又名菜粽。这种粽富含多种维生素,有清热解毒功效。细腻可口,味道甘甜鲜美。
鸟兽粽有鸟粽、大粽、豕粽等。是先包扎成各种形状的鸟兽,再灌充以糯米蒸制而成。
各种粽子有不同的用途。三角粽一般比较小,是丢在河里喂鱼虾的;背崽粽,这种一大一捆在一起的粽子,则做来给孩子们背上山敬山神;枕头粽专门扎来敬赠给学堂里的先生的,所以这粽子的两头还要用粽丝扎上花。
楷书需要练多长时间
楷书一般需要练2年以上,但是想要让笔法更有深度和灵气,还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研究。楷书是一种非常讲究用笔方法和笔法的书体,需要有足够的毅力、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能练习好。楷书一般需要练2年以上楷书一般需要练2年以上才能练好,但是想要让笔法...
中国传统文化八大类
古文、民族戏剧、酒令、国画、对联、书法、灯谜、歇后语都是我国主要传统文化,这些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1、古文古文是我国传统文化八大类之一,指的是历史上各个朝代出...
楷书需要注意的地方
书写楷书主要需要注意书写工具、执笔坐姿和心态三个方面。要求书写工具书写流畅、线条粗细均匀。坐姿遵守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的原则,纸笔方式也要正确,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书写好楷书。1、书写工具书写工具是书写楷书需要注意的事项之一,比较常见的书...
楷书需要准备什么
练习楷书需要准备临摹字帖和书写工具。临摹是练习书法的基础,便于更快掌握正确的运笔和书写方式,而合适的书写工具才能保证书写更加流畅、轻松。但最需要准备的是足够的毅力,只有花费大量时间坚持练习和研究,才能真正练习好书法。1、临摹字帖练习楷书首先...
楷书能写快吗
楷书不能写快,主要是因为楷书本身并不属于快速书写的书体。练习楷书时非常注重笔法和用笔方式,每个笔画都需要用不同的笔法去体现,且笔画之间要有一定关系,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练习好笔法和用笔才能练好楷书。楷书不能写快楷书不能写快,主要是因为楷书本身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