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种场合,总是会有伴舞的出现,不管是好是坏,总会有舞蹈这一种形式来当作纪念,在各国各地各民族都不例外,只是舞蹈的不同能看出民族的不同,接下来一起看看土家族文化,看看土家族跳丧舞是什么舞。
跳丧舞,又称撒尔嗬,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古老的丧葬仪式舞蹈,主要流行于清江流域的土家族地区,与摆手舞的流行地域相对应,故有“南摆手北跳丧”之说。这种舞蹈源远流长,滥觞于魏晋南北朝的“歌丧”。隋唐时期,土家族先民有“其父母初丧,击鼓以道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之俗。至今,土家族死了老人以后,附近乡亲皆来跳丧。其舞蹈是二男或四男在棺材前对舞,高潮时,少则百人,多达几百人上千人观看和参与跳丧。演唱形式是一人(掌鼓者)执鼓领唱,其他人合唱。
鄂西土家族跳丧舞的鼓点和舞蹈动作因地域不同而有差异。跳丧舞的形式有“待尸”、“摇”、“哭丧”、“穿丧”、“践丧”、“退丧”等;舞蹈动作有“凤凰闪翅”、“燕儿含泥”、“猛虎下山”、“犀牛望月”、“牛擦痒”等。巴东跳丧舞的动作最有特色的叫四大步,舞时除双膝不断地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而自然地在胸前晃动,具有曲线美。建始的跳丧舞腿部动作多为八字步蹲着前进,每行一步都用脚紧紧抓地,显得稳重有力。
动作
动作皆为模仿飞禽走兽。主要特点是舞者全身不断上下颤动外,胯部左右摆动幅度大,上肢随胯部的摆动自然在胸前晃动,具有粗犷美。另外,在摆臂、下沉、扣胸、圆肩、脚内侧交替移动等方面则与巴渝舞不同。《隋书》曾记载了跳丧舞壮观场面:“……置尸馆舍,邻里少年,各持弓箭,绕尸而歌,以箭扣弓为节击鼓以悼哀其歌必号其众必跳……”
如今,跳丧舞已逐步从丧葬活动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颇具观赏性的土家族群众性舞蹈。跳丧舞是土家人民自己创造的艺术财富,源远流长,形式多样,多侧面地展示了土家民族的风情习俗,它是土家民俗文化的奇葩。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史记的作者是谁
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文家,自幼习字读书,遍访各地,了解多地风速与旧闻。父亲去世后,他子承父业,担任太史令一职,并历时十余年编纂出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司马迁是西汉史学家和散...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