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早在青铜器时代就产生。铜鼓这个娱乐敲击乐器,在壮族文化中又有另一番独特风采。在壮族人民的心里,铜鼓是神的象征,它被赋予神力。
铜鼓不仅是壮族人民敲击的乐器,也是壮族人民祭祀祈祷的神物。那么,大家就随小编一起认识壮族,壮族铜鼓习俗文化吧。
铜鼓是我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瑰宝,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个部分。铜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艺术。无底腹空,腰曲胸鼓,给人以稳重饱满之感。鼓面为重点装饰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阳纹,外围则以晕圈装饰,与鼓边接近的圈带上铸着精美的圆雕装饰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骑士、牛橇、龟、鸟等。
造型夸张、雄强、有力、庄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许多具有浓郁装饰性的绘画图案。鼓足则空留素底,造成一种疏密、虚实相间,相得益彰的效果。
这些图像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压印技术制作而成,采用线地浮雕的技法,画像传神简洁,线条刚劲有力。画像纹饰大抵分物像纹饰、图案纹饰两类。物像纹饰有太阳纹、翔鹭纹、鹿纹、龙舟竞渡纹和羽人舞蹈纹等;图案纹饰有云雷纹、圆圈纹、钱纹和席纹等。
这些图像纹饰往往以重复或轮换的形象、构图出现,产生强烈的整体艺术效果,表现出合理的装饰布局。鼓胸装饰带的图像有长卷形式,而鼓腰装饰带的图案则是独立成篇,循环往复。
迄今为止,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发现和收藏的铜鼓有500多面。铜鼓用铜铸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径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仅十余厘米,重量自数十斤至数百斤不等,体形凝重,制作精致。鼓面有浮雕图案,鼓身全部有花纹围绕。其中一面直径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多公斤,让一个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会露出鼓边之外,堪称“铜鼓之王”。
您可能还会喜欢: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与发展
葫芦笙,拉祜族的吉祥物
拉祜族之乐:吹笙起舞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金文是大篆吗
金文是大篆之一,广义上的大篆指的是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等几大书体。金文也叫做铭文,它是指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时期所有铭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总称。金文是大篆之一金文是大篆之一,广义上的大篆指的是指小篆之前的所有书体,...
金文是什么时候的文字
金文是殷周时期的文字,具体指的是铸造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而当时的青铜材料叫做金,所以又被叫做金文。商朝发展阶段在创始阶段,西周属于金文发展阶段,而东洲则属于金文鼎盛时期,秦汉统一天下后才不再使用金文。金文是殷周时期的文字金文是殷周时期的文...
金文是汉字的一种吗
金文是汉字的一种,它是中国古汉字书体名称之一。它的名字由来是因为文字被铸造在青铜器上面,而青铜材料在当时被叫做金,所以才有金文之称。金文应用的时间长达800年,是我国研究商、西周、春秋、战国历史最宝贵的资料。金文是汉字的一种金文是汉字的一种...
金文是什么
金文是一种书体,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书体之一,它出现的时间在商周时期,和甲骨文属于同一个体系的文字。而金文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当时的金文被铸造在青铜器上面,而青铜类材料在当时被叫做金,所以得名金文。金文是一种书体金文是一种书体,是中国古汉字中的书体...
金文一般指篆刻在哪种材料上
金文一般指篆刻在青铜材料上的文字,具体指的是殷周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而当时的青铜也被叫做金,所以得名金文。殷周金文几乎都被铸造在青铜器内侧,里面的内容记录了当时生活中各项是大小事,清楚的反应了殷商时期人们的生活。金文一般指篆刻在青铜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