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标识,正如黎族方言就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符号。黎族上千年的历史是通过语言来继承与发展。语言是一个民族进步的阶梯。黎族方言就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奇妙的民族文化,黎族方言文化吧。
“黎”是他称,即汉民族对黎族的称呼。黎族一般都自称为“赛”,赛是其固有的族称。黎族内部因方言、习俗、地域分布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呼,主要有“哈”、“杞”、“润”、“赛”和“美孚”等称呼。黎族在海南岛的历史有三千多年,秦汉时期南方百越的一个分支“骆越”与黎族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
据史籍记载,与今天黎族有直接渊源关系的最早名称叫作“里”。《新唐书》为宋人欧阳修等撰,故“黎”之称应以《岭表录异》所记载为最早。该书约成于9世纪初,但普遍以“黎”代替“俚”、“僚”,作为专有族称的则是在11世纪以后。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苏轼父子谪居海南时的诗文、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周去非的《岭外代答》、赵汝适的《诸蕃志》等着作均以“黎”字一词称海南的土着民族。这种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在黎族当中,由于语言和文化特征的差异,还可以把黎族分为哈、杞、润、赛、美孚五种方言。每个方言内的土语往往与该方言自称或峒相适应。
哈方言:哈方言过去作“侾”。但“侾”字过于生僻,意思不明确,故2001年海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厅等单位在编写大型画册《黎族传统文化》时,决定以“哈”字替代之。并对原周边汉族将其内部带有歧视意味的称呼“四星”、“三星”分别改成“罗活”、“抱怀”。
哈方言在黎族五个方言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历史典籍中,哈方言有“遐”、“霞”、“夏”等名称。哈方言主要分布在乐东、陵水、昌江、白沙四个黎族自治县和三亚、东方二市,其内部又有许多种自称。主要有“罗活”、“抱怀”、“哈应”三种称呼。“罗活”分布在乐东盆地及盆地边沿与哈方言其他类型杂居部分,少量还分布在东方、白沙等地,有罗活、抱由、多港、抱漫、志强、南唠等自称,大多是以居住地(过去的峒)命名的。
“抱怀”主要分散在望楼溪中游的千家镇永益村、福报村等地,在三亚、东方也有少量分布,人数较少,自称“抱怀”。“哈应”,又作“哈炎”,在哈方言三个土语中,人数最多,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黎族地区边缘地带的三亚、陵水、东方等地,与汉族相邻或杂居,受汉族文化影响较深。
您可能还会喜欢:
畲族的图腾象征着什么,你知道吗?
解惑:土家族婚俗文化
民间歌曲,土族的精神财富
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二月二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