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中最具色彩。侗族的节庆丰富多彩,保留着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化习俗,它向人们展现的不仅仅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更是一种继承与发扬,不忘本的精神。那么,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最具色彩的侗族的传统节日吃新节。
简介
侗族节日以侗年最为隆重,其次是一年一度的吃新节。亦称“新米节”。“吃新节”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南北地区,各地吃新节的时间和仪式虽不尽同,但不同的形式,共同体现了侗家人虔祭祖的心理。吃新节不公是祭祖节,也存在着农事丰庆的复合内容。
北部地区
北部地区,有些村寨以农历六月交小署后的第一个“卯”日为“吃新节”,有的则在七月“寅”或“卯”日举行“尝新”仪式。过节之前,由家族中的妇女依长房二房的顺序排列到河边将竹筒、水桶、粽粑叶、干蕨菜、糯米、高粱等物洗净。回家将蕨菜、糯米、高梁与盐巴拌匀腌入坛中备用,并用刚从井里担来的“新水”泡糯米蒸熟酿制甜酒。这天宴食以鱼为菜肴,还炖一鼎罐不放盐的包谷和瓜菜。
节日那天,火塘边的方桌上摆着满盛糯米饭的长凳,饭上盖四张云南叶(接骨丹),桌边置一长凳,凳上按一定距离给各房摆若干张云南叶。叶上放一堆糯米饭。并加三节未出穗的禾苞和四尾鱼,两碗煮烂的瓜菜和两碗甜洒,以及干蕨菜拌和糯米、高粱制成的腌菜。旁边放上一双实心竹制的新筷子。摆放完毕,开始祭供祖先,先由年龄最大者烧香化纸祈祷祖先英灵。品尝各种饭菜,接着,按各房长次的顺序入席吃祭供的新食,共同祭祖宗。
南部地区
南部地区吃新节,有的在六月十二,还有的在七月初二、初四、初七和七月十四,以及八月初一等不同日子。从江的侗族吃新节多在七月上旬或中旬。前一天,由妇女们到河边将炊具洗净。席上的菜肴以鱼为主,筷子全是以山上刚砍来的实心竹所制,并以未出穗禾苞或用笋壳叶包成的糯米饭表示新米饭祭祖先。房屋门一律敞开,以让祖先英灵同来吃新,凌晨天未亮时,走廊上香烛灯米通明,全家晨宴祭祖。宴罢,男人们便去宰牛备为待客荤菜。敞门待祖习俗反映了古人在节后中的幻觉心理所产生的祖公门现象。
吃新节的庆贺活动,有对唱大歌、斗牛等,但从江县的岜扒寨有支侗家人为纪念其祖上迁徙的辛酸,于半夜里打着火把,背着行李离开家,摸仿爬山水的仪式。“吃新”是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乡。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尽相同。
客家“吃新”
福建龙岩连城县四堡乡至今仍保留着客家传统的“吃新”习俗,每年早稻或晚稻收割完后,各村就轮流按照传统定下的日期品尝新粮,庆祝丰收。当日前一天,各家各户都要做米、糍粑或炸米蛋送给外村的亲戚朋友品尝,而当日则要邀请亲戚朋友到家里举行宴餐,村里还要举行演戏、游神等庆祝活动,以示感谢神灵保佑风调雨顺,年丰物阜。
您可能还会喜欢:
藏族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及风俗习惯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节庆
布依族世代相传的民间曲艺文化
碉房,富有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
晋中的工艺品有哪些
晋中的工艺品有和顺牵绣、平遥手工绣花鞋、平遥脸谱、推光漆器、洪山陶瓷、平遥剪纸。1、平遥脸谱平遥脸谱是山西晋中的传统工艺品,历史非常悠久。脸谱图案非常丰富,大体上分为额头图,眉型图,眼眶图,鼻窝图,嘴叉图,嘴下图。每个部位的图案变化多端,有...
开封的工艺品有哪些
开封的工艺品有杞县柳编、汴绣、朱仙镇年画、开封草编、木版年画、鲍乾元毛笔、开封盘鼓、汴绸、开封官瓷。1、朱仙镇年画朱仙镇年画始于唐代,盛于明清.相传开封朱仙镇是中国“木版水印年画”的发源地。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品之一。2006...
中国的餐桌礼仪
中国餐桌礼仪分为入座礼仪和进餐礼仪,入座时要请客人先入席,然后请长者入席,而且要从椅子的左边就坐,并且进餐过程中,不能发出其它声音,只能夹自己面前的菜,就餐完毕后,不要在餐桌前剔牙。中国有哪些餐桌礼仪1、入座礼仪中国餐桌上有入座的礼仪。宴请...
呼和浩特的工艺品有哪些
呼和浩特的工艺品有蒙古族银器、内蒙古地毯、皮囊酒壶、蒙古刀、蒙古族头饰、马头琴。1、蒙古族银器蒙古族银器是内蒙古的特色工艺品,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元朝以前,蒙古族即以使用银器闻名。品种有银碗、蒙古刀、蒙古银壶、饮酒器皿、头饰银簪、各种马具鞍花...
烟台的工艺品有哪些
烟台的工艺品有莱州毛笔、莱州面塑、烟台绒绣、莱州玉雕、抽纱刺绣品、贝壳首饰、金锡镶工艺茶具、鼍矶石砚。1、莱州玉雕莱州玉雕是山东莱州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体起源时间已经无从考究了。选用莱州市莱州市盛产滑石、绿冻石等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