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巴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经过多年的历史沉淀和不断传承,当地的习俗变得更加的丰富。而在门巴族有一个很神秘的习俗那就是下毒。而下毒在门巴族并不是人人都会的。想知道更多关于门巴族人下毒的内容吗?下面的门巴族文化为您带来更多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也不是全部的族人都会,它仅限与女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女性都会,它仅限于有某种信仰的女性,但是她们不是对所有外来人都下毒,仅限于一个一定的时间段内才会下毒。门巴人下毒也就是门巴族妇女所下的毒一般都是慢性毒药,被下毒者当时没有感觉,往往在一周或是更长时间之后才会发现,据说有的下毒者对死亡的时间都能确定,没有差错。
也有说,门巴人下毒的习俗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这是门巴族人用来自保的方式。门巴族人历来被人歧视,他们为了保护自己,不得不从西藏西部地区等地来到被雪山环绕,交通极为不便的墨脱,由为部落之间的战争很多,为了驱除敌人,下毒成为他们的一种自保手段。
传说,被门巴族妇女下毒的人的智慧、美貌和健康等会转移到门巴族妇女身上,那门巴族妇女下毒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1.夺福。下毒的目的是为了把别人的福气、运气转到自己身上来。她们下毒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有权势、有地位、有钱财或长得漂亮的人。他们认为,不仅人是有灵魂的,而且宇宙中万物都是有灵魂的,万物之灵互相关联,又可以相互转化。可以推测,为夺福而下毒的历史十分悠久,而且她们既有耐心又有韧性,他们一旦认准一个人,不管等多长时间都可以,无论冒多大风险也务必达到目的。
据门巴族老人讲,以前工布江达县的雪卡村曾处死过一名老妇人,原因是她毒死了当地的宗本(地方行政长官)。尽管这位宗本十分谨慎小心,但在他任期三年后临走的欢送会上,喝了老妇人敬的毒酒而身亡。她等了三年的时间才得手,然而她最终得到的不是福气,而是死亡。
2.迷信。相传,有些下毒者自称是宁玛派教徒,他们信奉一位毒神。实际上宁玛教中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神灵。这说明下毒者也希望找到一种宗教上的载体。这类“教徒”有自己的经书,他们每天都要算卦,占卜吉凶。若今日来人吉,哪怕是仇人也可以幸免于难,若今天来人凶,哪怕是亲朋好友也在劫难逃。
在错高乡,曾发生这样一件怪事,一位下毒者盲目听信卦书,竟把自己在外地读书刚回家休假的女儿毒死了。其愚昧、麻木、狂热到了什么地步。有时他们为了不失信于毒神,也给自己家的牲畜下毒。这类下毒者,他们一般在自家门上或经幡上有所标志(门前画有黑蜘蛛),只不过外人是看不懂的,大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味道。
3.谋财害命。在很久以前,林芝地区是发配犯人的地方,环境十分艰苦,然而这里又是经商和朝圣的要道,于是有些人为了生存下去,就干起谋财害命的勾当。这种下毒者一般有解药,他们以谋财为主要目的,不一定要置人于死地。西藏和平解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现象已经消声匿迹了。
门巴族下毒的习俗的出现不管是为了什么,如果非要说出原因,估计是很难说清楚。可能是门巴族族人自保的方式,也可能是门巴族妇女保护自己的方式。现在,门巴族下毒的习俗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种传说,成为了门巴族文化中的已经消失的文化,是当地人开发旅游的一种噱头。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