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最忠实的动物,勤勤恳恳。但在瑶族文化中,有一个很残忍的风俗,那就是瑶族砍牛。砍牛是为了祭奠逝去的人。千百年来,瑶族一直传承着这个习俗,虽然对牛有点残忍,但也是瑶族一种传统文化。
下面,大家就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瑶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瑶族砍牛”吧。
白裤瑶习俗,长者死后假葬或以泥封棺,过一段时间再择吉日正式下葬,学称“二次葬”。白裤瑶家二次葬,要举行隆重的敲铜鼓、唱古歌、砍牛等祭奠仪式。
砍牛这一天,一群群瑶族人身穿鲜艳的盛装,抬着铜鼓、折糯(糯谷连禾草折下来)、米酒,从四面八方朝丧家的寨子涌去。丧家门前空坪上放置一面大猴鼓,一侧的铜鼓架上串联悬吊着十几面铜鼓。客人们带来的折糯全部码架在铜鼓架的横梁上。低沉苍凉的铜鼓声笼罩着整个寨子。
丧家门口,瑶族匠人们忙着赶雕两根柱头。这两根柱头将要竖立在坟前两侧。柱头上雕刻着简朴的花纹,中部各有一个套环,砍牛以后,牛角就插在这套环里。柱顶各安着一个木雕鸟儿。
棺棂停在屋内,悼念者鱼贯入屋,依次抚棺而泣,感情真挚,哭罢出屋,男人要喝一碗酒。丧家的厅屋里,一溜摆着几十个菜碗,祭悼者轮流进屋,围在菜桌两旁,吃“流水席”。吃过饭或尚未轮到吃饭的人,转围在屋前空坪上,听长者唱“古歌”。古歌大意是瑶家的历史和处世道德之类。
下午四时许,猴鼓声嗄然而止,寨中忽然响起三声鸟铳,预示“砍牛”即将开始。
您可能还会喜欢:
瑶族新年,瑶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汉族信仰,汉族宗教信仰文化
精美绝伦的侗族银饰文化
历史悠久的侗族萨玛节文化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