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是中国古代就很盛行的一种文化,一直流传至今。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道闪光点。而黎族文化的剪纸艺术被称为中国的奇葩,黎族人民把生活情感与风俗习惯直接融入剪纸中,向我们展现了一种浓厚的民族风情,下面,就随小编一起看看黎族剪纸吧。
海南黎族的剪纸,是在与汉族的文化交往中,随着造纸和纸扎术逐渐传入,促使了当地剪纸工艺的发展。黎族剪纸主要用于黎族的丧葬习俗。清·光绪《崖州志》卷十三黎防志一黎情中记述了:“贫曰吃茶,富曰作八,诸戚必以牛羊纸灯鼓吹来奠,虽当时身餐子,不悔。”
黎族丧俗中所谓“作八”仪式,是在出殡前夜举行,届时灵堂的装饰及祭奠仪式需要大量的纸祭品,如冥衣、灯笼、纸屋、纸马、纸伞一类。在黎族哈方言人群“作八”时,亲友时兴送灯笼,灯笼越多丧家越荣耀,琳琅满目的灯笼均悬挂在灵堂前,上面的剪纸图案生动,供人欣赏、评论。这促使当地艺人在灯笼和剪纸的制作上不断地精益求精,追求尽善尽美。
民间剪纸在海南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和传统,1996年11月,乐东黎族自治县大安镇因民间剪纸的普及和成就,曾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近年来,我省的剪纸作品多次到岛外国外展出和比赛,把椰风海韵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广为传播。可以说,海南民间剪纸艺术是有着很好的历史传承和群众基础的,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大安黎族剪纸艺术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融后绽放出来的花朵.他们以其清新、质朴、醇厚的山野气息丰富了民间剪纸艺术内容。大安乡民的作品不需要任何约定俗成的规范、定律、楷模和样板,而只是依据自己对各个物体的概念或物象相互关系的特定印象来创作。
体现了黎族同胞独特的审美理念,形成自己特有的观察事物的角度和思维方式,以及表现事物的方法,成功地创造了前人未画未见的图式,充分自由地表达了他们对生活的真情实感。
大安剪纸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黎族的现实生活已经与自己劳动、生活休戚与共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作者是生于斯、长于斯的黎族农民,他们熟悉黎村,熟悉黎族群众的生活和风俗习惯。因此,他们创作起来得心应手,贴切生活。
他们随意的组合所熟悉的场景,把不同时间、空间组合成一幅幅具有浓郁黎族生活的画面,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所寄予的希望,对生命、大自然、传统美德的歌咏,从而使他们的作品中处处散发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着泥土的芬芳,构成了大安黎族剪纸浓浓的乡土味特色。
您可能还会喜欢:
颇具民风的哈尼族独特饮食文化
畲族吉祥物:畲族彩带
简单奇特的哈尼族乐器,巴乌
畲族传统节日:招兵节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