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新年是怎么过的?想知道瑶族文化中的新年是怎样的吗?其实瑶族和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但瑶族独特的过年方式和汉族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新年对于瑶族人民来说,非常的重要,新年的活动也是丰富多彩,别有一番风味。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瑶族的新年。
瑶家和汉人一样,也过除夕和春节,他们统称为过新年,属年中大节。
每年农历12月15日以后,瑶家就让孩子们吹牛角,敲铜锣,表示迎接新年的到来。每天黄昏到深夜,瑶排就在呜呜、哨8当声中热闹起来。同时,各家准备过年的用品,添置新衣、鞋袜。杀猪宰牛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有的一家自宰一头猪,有的几家人合宰一头猪或一头牛,把肉类串吊于火炉塘上熏烤加工;酿酒也掀起了高潮。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杀鸡、磨豆腐、炸三角糍粑,并敬祖先,贴红、黄、绿色春联,过去没文化就贴红纸,放鞭炮。这一晚,铜锣响彻山岗,全排各家皆以吃喝和唱歌作庆,一直延续到天亮。年初二后,除了自己家里办菜,也走访亲戚,或父母兄弟之间互请吃喝,嫁出去的女儿回家拜年。
小孩子是以敲铜锣、吹牛角、放鞭炮取乐。男女青年上山入林,过“喜花贵”(即男女自由相交)。有些大排如南岗、三排、油岭的青年,则组织牛角队、铜锣队、长鼓队等,金坑瑶排的金狮队和麒麟队等还下山到汉区墟镇去作“迎春”娱乐。汉人也友好地包“利市”,备黄酒接待,谓“迎春接福”。过了年初六,喜气洋洋的新年活动才算正式结束。
瑶族新年在农历初一这一天,姑娘们穿上漂亮的花衣服花裙子,戴上精美的银饰。小伙子也穿着节日盛装,赶来聚会。集会一开始,首先由三个青年演出“耕作戏”,一个扮牛,一个扮扶犁农夫,一个扮荷锄农夫,三人载歌载舞,以示预祝丰收和庆贺新年。人们互相拜贺新春,还举行射击比赛等体育活动。
青年男女则聚在村寨四周草坪上,吹芦笙,弹月琴,唱山歌,寻找意中人。其实,瑶人过年准备的比较早,“二十一打主意,二十二买蛋去,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过小年,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杀肉猪,二十七杀现鸡,二十八杀水鸭,二十九种种有,三十夜晚团圆酒。”这一民谣是对瑶人准备过年的形象描述。
您可能还会喜欢:
布依族丰富多样的布依族酒歌
神奇、精美的白族木雕文化
历史悠久的布依族丧葬文化
达斡尔族的特色服饰文化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谁人
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祖逖,祖逖是东晋时期的名将,年轻时他感觉自己知识贫乏,于是奋发向上,努力读书。与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薄时,他半夜听到鸡叫,一脚把刘琨踹醒,约定两人以后听到鸡叫声就起床练剑,并在年复一年后成了文武双全的人才。闻鸡起舞的主人公是...
会话和对话有什么区别
会话和对话的区别在于使用场合的不同,虽然两者都有着两个人或者多人谈话的含义,但是会话多用于对另一种语言的学习,而对话则多用于描述性语言,我国汉字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虽然意思相近,但运用上大不相同。会话和对话的不同会话和对话在在于使用场合的不...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他幼时家贫,没有钱买蜡烛,晚上无法学习。一天,他看到墙缝上有光透过来,发现是邻居家的光透过墙缝,于是就将墙缝挖大,通过透过来的光学习,后凿壁偷光形容家境贫寒而努力读书。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匡衡,匡...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谁
指鹿为马主人公是赵高,秦朝时宦官赵高把持朝政,命人牵了一只鹿到朝堂,说是献给秦二代的马,并问其他大臣,朝堂上的是什么,有人答鹿,也有人答马,答鹿的人纷纷获罪,而答马的人加官进爵,百官因此更加惧怕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也由此而来。指鹿为马主人公...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谁
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左思是西晋文学家,他耗时十年著成的《三都赋》受到当时两位大家的推崇,在洛阳城被快速传阅,不少人为了更快拜读《三都赋》纷纷买纸抄阅,导致洛阳的纸张供不应求,价格上涨,这就是洛阳纸贵的由来。洛阳纸贵的主人公是左思洛阳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