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有着带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蹈,而舞蹈的存在,是人们抒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喜庆的日子里更能增添点欢乐的气息。
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土族文化吧!
安昭舞是一种古老的土族舞蹈,流行于互助,安昭亦称“转安昭”,它与蒙古族的“安代舞”相近。表演时,在场院中间燃起篝火,老少皆着盛装,按男在前女在后的顺序围火堆成圈,由一人领唱,众人唱和,翩翩起舞,直至深夜。“安昭”一词并无实际含义,它是唱歌衬词“安昭索罗罗”的简称,现在已演化成为民间歌舞安昭的专用名称。安召舞是土族人世代相传的一种集体歌舞形式,每当欢度佳节、庆祝丰收和举行婚礼时,人们聚集到庭院里或打麦场上跳安昭舞,呈现出一片喜庆景象。
“安昭”歌舞的唱词涉及广泛,从问答形式到庆贺丰年以及送旧迎新、赞颂祝福、祈求吉祥如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边歌边舞,歌舞结合,舞姿古朴内在且优美、平稳,一首歌一个跳法,歌名就是舞名,脍炙人口的有“安昭索罗罗”、“占昭什责”、“辛中布什索”、“拉热勒”、“昭音昭”、“新玛罗”、“拉热拉莫”等几种歌舞曲,节奏欢快,带有抒情色彩,无乐器伴奏。女性舞蹈动作优雅、秀气、温柔,男性则粗犷、开朗、大方。土族有舞便有歌,歌与舞紧密结合,使舞韵更加优美。
土族安召舞曲中大多数是三拍子的节奏,这种节奏,反映出土族歌舞音乐独树一帜的特点。曲体上下结构明显,有时少量出现装饰音,在曲调中起着华彩作用,民族风味更加浓郁。舞蹈动作:先向下弯腰,两臂左右摆动数次,然后高跳一步向右转一圈,转圈时两臂上举。动作周而复始。舞步轻盈优美,风格独特。
安昭舞按其特点和使用场合的不同,约可分为三类:
1、祭祀安昭舞
这是和宗教信仰风俗相关,以祭祀礼仪为中心的宴会舞蹈。其特点是会在祭祀活动中边供拜,边吃喝,边歌舞,场面充满虔诚、炽热、欢腾的气氛。
2、节庆安昭舞
安昭舞具有鲜明的群众性、社会性与风俗性,紧紧地裹缠在土族城乡(尤其在农村)日常生活礼仪、节日、喜庆和宗教祭祀等宴会活动中,具有风格多样,舞蹈琳琅满目的特点。
3、婚礼安昭舞
土族至今婚娶时保持歌舞共贺习俗,而且流传地域甚广。结婚时,饮酒作乐,歌舞达旦,沿袭着这类古风的传统。
您可能还喜欢:
土家族音乐文化,你知多少?
带你走进土家族酒文化
仫佬族走亲访友的好日子:依饭节
土族独特而又极具价值的“跳於菟”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