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对于酒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壮族的酒,可能就很少有人了解。壮族酒文化渊远流长,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真正能够体现壮族酒文化的特色酒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是壮族的特色。那么,对于壮族的酒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从民族文化的角度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酒,古人称之为“天之美禄”,意思是说酒是老天赐给人间美好的东西。在我国古代,酒被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更是庄严之事,非祭天地、祭宗庙、奉佳宾而不用。但随酿酒业的兴起,酒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用物,酒事活动也随之广泛,并形成一种文化。壮族生活中随处可以找到酒的踪影,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生期满日、庆功祭奠、奉迎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中心物质。
竹竿一头,壮家主人将菠萝酒慢慢灌下,竹竿另一头,作为壮家客人的您务必要放开手脚,尽情畅饮,因为这象征着壮家人和和美美,顺顺利利的真挚祝福。壮族善酿糯米白酒和大米、玉米清酒,逢节庆要饮酒,宴请宾客必须敬酒,送礼以美酒为佳。
热情好客的壮家人向宾客敬酒有敬12杯之俗。12与壮族传统文化有待解之谜。壮族神话里早期有12个太阳,被郎金射下11个,以后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天分12个时辰;人的属相定为12;古代铸造铜鼓的太阳芒纹有12;活人有12个魂(命);嫁娶时男方需送女方12块银圆、12斤酒、12个“店乜”(母粑,大糯米粑粑),送亲人数为12人;祭神供12盅酒;送亡人灵魂归祖要涉12条河、过12座桥、登12座山、经过12勐(寨)等,故向宾客敬酒有12杯之俗。壮族生活中充满诸多的“12”,好像以“12”为最高境界,满“12”为荣、为喜、为吉祥……
广西隆林等地的壮族议婚过程要吃“八字酒”:定亲以后,男方择吉日请几个男子一起,携酒肉等礼品到女家取“八字”。女方在祖宗牌位前点灯、烧香、敬酒,案上摆若干碗酒,将姑娘的“八字帖”藏某碗底下。男方一人去端碗寻帖,如无帖则需饮尽碗中酒,方可再端下一碗,直至发现“八字帖”为止。取到“八字”后,女家用男方带来的酒肉设宴招待媒人和女方亲友,通常媒人喝不醉休想告辞。
四月初八是壮族的脱轭节,中午各家摆酒席,全家围桌而坐,家长牵一头牛进来围桌绕行,边走边唱祝词。喂牛之后,送回圈中,全家方进餐饮酒。广西壮族家中有人去世后,即刻用清水煮的柚叶水“浴尸”,穿寿衣,仰置堂前,由死者的儿子捧酒杯跪灵床前,用食指蘸酒点于死者双唇,意为敬美酒送死者登程。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谁
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淹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家境贫寒,刻苦读书,自幼写作优秀,文章里常出现奇言佳句,被人称为江郎。他长大后做了两个奇特的梦,此后些诗文再无佳句,众人表示他的才气已尽,这就是江郎才尽的由来。江郎才尽的主人公是江淹江郎才尽的...
明朝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
明朝帽子上不插羽毛,插羽毛的是清朝帽子,这种帽子上的羽毛装饰品叫“花翎”,是皇上赏赐的,和官帽帽顶合称“顶戴花翎”,明朝帽子有皇上戴的冕冠和翼善冠、官员戴的乌纱冠、士庶戴的方巾等,清朝帽子有六合一统帽、顶戴花翎等。帽子上插羽毛代表什么1、花...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是什么
音节和音序的区别主要就是性质不同,音序指音节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而音节则是元音或辅音组成的发音音节。音序必须是大写,同时音节内也包括音序,但是写音节的时候没有声调。音序一共有25个字母,而音节会根据不同的音序组成更多的音节。1、性质音序一般音...
颜料怎么调色
想要颜料调色,要先准备好颜料等工具。注意调色的时候要先调配小样再调配大样,这样才不会浪费颜料。调色要以主色为主,如调配红色的时候,先加正红色再根据要求加入浅色或者深色。调配颜料时要保持湿润,有必要时可以加入活性剂固色。步骤1准备工具:颜料、...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创作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诉说了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混战的局面,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三国演义的作者是...